织密织牢基本医疗保障网 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发布时间: 2022-06-09      来源: 宁夏日报      字体【,,

医有所保,民有所依。

医疗保障是民生保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宁夏医疗保障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千方百计保基本、敢于担当推改革、维护安全防风险、回应社会解民忧”的要求,持续推进医保制度改革,不断健全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截至今年5月底,全区基本医保参保658.3万人,其中职工医保160.1万人,城乡居民医保498.2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目前,全区初步形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基础、职工大额医疗补助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强减负、医疗救助为兜底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初步实现。 

制度覆盖越来越广  待遇保障越来越好

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新的医保管理体制建立,自治区、市、县医疗保障局先后成立,全区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步伐。自治区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自治区全民医疗保障“十四五”规划》等一系列制度,擘画我区医保制度5—10年改革目标。

 三重保障机制不断完备。充分发挥基本医保的保障功能,实现了基本医疗有保障。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保待遇后,个人自付费用较多的,按规定可由大额医疗补助或者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进一步报销;对于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困难群体,再按规定由医疗救助资金给予救助。据统计,近年来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每年为大病患者人均减负7100多元。2018年医疗救助职责调整以来,救助对象人均救助费用为8500多元。

另外,还扩大门诊慢性病保障范围,及时将结核病等纳入到门诊慢特病保障范围,城乡居民门诊慢特病保障病种从制度建立之初的12种增加到目前的30种。自2019年我区建立健全高血压、糖尿病两病门诊医疗费用保障机制以来,全区参保人员累计享受保障达335.92万人次,医保基金累计报销4.6亿多元。

 医保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在我区脱贫攻坚期,始终保持贫困人口应保尽保,贫困患者住院实际报销比例稳定在87.5%以上,累计为贫困患者结算医疗费用23亿多元,有效缓解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及时出台了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建立了动态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的长效机制,让脱贫群众在共同富裕的路上行稳致远。 

助力疫情防控更加有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医保系统主动落实国家“两个确保”救治政策,及时出台疫情防控保障措施,从目录调整完善、医保基金预付、核酸检测试剂价格调整、药品耗材采购、经办服务、减半征收企业医保费等多方面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开展常态化防控。截至目前,累计为参保单位减征医保费用超过4亿元。先后5次下调核酸检测价格,单人单次检测价格从最高的200元/人次下调到16元/人次,混样检测价格由30元/人次下调至3.5元/人次,切实减轻财政支出和群众经济负担。

改革举措相继落地  减轻百姓看病就医负担

医保改革从百姓最需要处发力,一项项实惠的改革制度和措施相继落地,保障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石嘴山市、固原市开展了总额预算和区域点数法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改革,在各县区实施了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医保付费改革,在三级医院开展了日间手术医保支付改革等,进一步规范了医疗服务行为,结余留用助力医疗机构发展,提升了医保基金使用效能,减轻群众就医看病费用负担。

 集采成果全面落地见效。持续落实国家集中带量采购,234个品种药品纳入集采范围。参加部分省级联盟集采,295个药品17类医用耗材予以纳入。截至目前,共有4个省际联盟45种集采药品和6类医用耗材结果在我区执行,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于药品和医用耗材常态化、制度化带量采购带来的降价成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吉非替尼,从228元/片降到了54.7元/片,个人药费负担降低了75%以上;恩替卡韦分散片价格由原来的257.04元/盒降到17.36元/盒,患者一年的用药费用节省93%。用于乙肝抗病毒治疗的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降脂的阿托伐他汀钙片、抗过敏的地氯雷他定片,降糖的盐酸二甲双胍片、抗精神病的奥氮平片等药品降幅都超过90%。

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用耗材实行零差价,建立了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调整规范了医疗收费价格。不断优化医疗收入结构,在6家试点医院调整医疗服务项目4738项,运行期间试点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较改革前分别提高了3—10个百分点,实现了医院有发展、百姓得实惠。

及时调整完善医保目录。动态调整3752种医保药品,建立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机制,将更多救急救命的好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许多“贵族药”开出了“平民价”,为更多的患者赢取生命的希望。2021年,出生2个月的小宇是一位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在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童神经科就医,注射救命药诺西那生钠,术后情况平稳,未见不良反应。小宇是诺西那生钠纳入医保后第一例治疗的患者。“以前这一针救命药要70万元,现在降至每针3万余元,给孩子争取到了生的希望。”小宇妈妈说,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切实减轻了她家的用药负担。

监管举措严密有效 守好人民群众“救命钱”

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随着医保体系的健全完善,医保的覆盖面和基金规模不断扩大,支出的风险点也随之增加。全区医保系统始终将基金监管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抓实抓紧。

构建基金监管制度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以我区首部医疗保障地方政府规章形式出台贯彻实施办法(118号令),制定行政处罚裁量权规定,为我区依法监管提供重要保障。出台《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制度体系改革的实施意见》,构建了“1+7”长效监管机制(即出台1个实施意见,构建了监督检查、智能监控、举报奖励、综合监管、信用管理、社会监督等7个制度体系),进一步夯实了我区基金监管制度体系建设。

创新基金监管新模式。在石嘴山市获得国家基金监管信用体系试点“优秀”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区范围内同步开展基金监管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工作,全面构建定点医药机构、医保医师、参保人分级分类信用监管格局。

持续推进常态化监管。从2019年开始,连续3年会同卫健委、公安厅等部门,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日常检查、飞行检查、协同执法、联合惩戒、公开曝光,实现两定机构检查全覆盖。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2021年,全区累计处理违法违规定点医药机构3923家次,查处医保违法违规金额2.7亿元。 

信息化建设加速 医保服务更加便捷

医保信息化建设是推进医保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医保信息平台的建设直接影响着参保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019年以来,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医保能力提升资金2.7亿元用于医保信息化建设。经过艰苦的努力,在2021年11月28日实现与国家医保系统的互联互通,今年3月实现14个子系统全域全系统上线,做到了与全国数据编码统一、信息标准统一、经办服务统一,每日为13万—15万参保群众提供就医购药服务,每日结算医保基金在3000万元以上。全区医保电子凭证激活使用人数超过440万,参保群众实现了“看病不带卡,就用医保码”。 

异地就医结算解决报销“难题”。借力医保信息化建设,我区率先在全国实现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住院费用跨省“一站式”结算,越来越多参保群众享受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带来的便利。 

70岁的刘先生,曾在陕西省工作,退休后到宁夏吴忠市生活。今年4月初,刘先生入住吴忠市人民医院进行腿部手术,康复后在该院医保结算窗口顺利办理出院异地结算手续。“现在就医门诊费用跨省异地结算真是太方便了,不用来回跑腿,也不需要自己垫付费用,既省时又省力。”刘先生说。

截至5月底,我区实现与全国5.73万家跨省定点医疗机构联网,跨省直接结算17.35万人次,医疗总费用29.33亿元,医保基金支付17.70亿元。作为参保地,直接结算93106人次,医疗总费用17.12亿元,医保基金支付11.21亿元;作为就医地,直接结算80415人次,医疗总费用12.21亿元,医保基金支付6.49亿元。

同时,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支持银川市加快推进互联网医院远程诊疗服务,线上签约门诊大病患者逾2.4万人,线上问诊3万多人,送药上门2万多人次,线上支付总额471.1万元,医保报销246.6万元。     

目前,我区医疗保障事业正沿着高质量发展轨道稳步推进,持续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各项举措有效落实,从而使全区百姓有更多、更直接、更实惠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上一篇: 宁夏9名医保基金社会监督员“上岗”

下一篇: 自治区医保局调研指导富原社区驻村工作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