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医保部门积极落实国家即时结算改革通知要求,从今年6月份开始,优化医保基金结算拨付方式,通过压缩结算支付时长,提高基金拨付频次,为定点医药机构运行持续注入流动资金,赋能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制度创新,实现医保资金拨付提速增效。
会同自治区卫健委联合印发了《宁夏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即时结算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构建“日拨付、月结算、年清算”的即时结算模式,制定标准化流程,明确各统筹地区月度结算压缩至20个工作日内完成。建立日拨付机制,增加资金结算拨付频次,医疗机构每日发生的费用,医保部门按“T+1”拨付结算资金,60%医保费用次日到达医疗机构账户。通过结算模式的转变,缩短了资金拨付时间,更好赋能定点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
技术赋能,打造智能监管闭环系统。
技术支撑是即时结算改革成功落地的关键。我区通过信息化手段打通业务流、基金流与信息流,业务基础子系统和基金财务子系统协同运作,业务数据自动提取、自动生成,系统对接无感,实现“数据多跑路、资金快周转”。在资金安全方面,建立了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体系,将审核关口前置,医保机构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审核费用,对可疑费用进行扣款。同时引入区块链技术,所有操作节点留痕可追溯,大幅提升资金安全性。
管理创新,建立多重保障机制。
为确保改革平稳运行,自治区成立了工作专班,成员包括基金监管、医保经办、卫生健康等部门负责人。对于结算争议,建立了申诉、复审和合议机制,确保医保基金合理使用。同时,建立信用分级管理机制,将年度清算与机构信用评分绑定,年度清算时,结合医疗机构信用评分和考核结果拨付剩余资金。
成效初显,基本实现多方共赢。
重塑医保基金结算体系,宁夏的定点医疗机构正在体验前所未有的资金流动速度。此次改革最大的亮点就是结算效率明显提高,医疗机构现金流显著改善,医保基金结算周期从30天缩短至1天,医保基金结算效率提升了70%以上。据统计,截至7月22日,全区已有101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已纳入首批试点,日结算拨付总金额7076.73万元。随着6月底全区各统筹地区正式启动实施,预计每年将为医疗机构释放超十亿元的流动资金。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财务负责人表示:“过去平均回款周期在30天左右,现在次日就能收到大部分款项,极大减轻了医院的回款压力,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医院的资金流转效率”。创新犹未尽、改革正当时。宁夏医保将强化长效机制建设,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发挥医保基金“助推器”的作用,合力推进医疗医药服务能力升级,加速医保服务转型,探索实现“医、保、患、企”多方共赢的新格局。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