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医保信息 2025年第12期(总第130期)

发布时间: 2025-08-13      来源: 自治区医疗保障局      字体【,,

  

石嘴山市医保局三举措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吴忠市医保局把准关键环节  抓好任务落实推动巩固拓展医保脱贫攻坚成果走深走实

青铜峡市医保局“三个三”筑牢乡村振兴“医保屏障”

同心县医保局筑牢三道防线织密防返贫监测网  力促参保动态清零

盐池县医保局用心打造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暖心纽带

  

石嘴山市医保局三举措助力巩固拓展

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今年以来,石嘴山市医保局聚焦农村困难群众医疗保障需求,以参保扩面、待遇落实、监测预警为抓手,扎实推进巩固拓展医保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切实筑牢民生保障底线。

精准参保“全覆盖”,织密医疗保障网。与八部门建立防止因病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联合民政、乡村振兴等部门开展数据共享,每月精准比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监测对象等困难群体信息。开通绿色通道,对329名困难人员实行动态参保监测落实即认定、即参保、即享受,确保待遇无缝衔接,从源头消除因病致贫风险。

三重保障“强兜底”,释放惠民政策力。全面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在普惠保障基础上,大病保险对特困人员(含孤儿)、低保对象(含高龄低收入老年人)和返贫致贫人口实施起付线降低70%、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的倾斜政策;医疗救助分类设定救助比例,年度最高救助限额16万元。今年以来,全市困难群众通过三重保障累计报销2114.03万元,医疗救助对象实际报销比例稳定在80%以上,切实减轻就医负担,让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动态监测“防风险”,筑牢返贫防火墙。依托宁夏医保信息系统搭建实时监测平台,设置高额费用预警线,对农村居民医疗费用支出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对经三重保障后个人负担超2万元700名参保患者,及时推送至乡村振兴、民政部门,联合开展精准帮扶。对因病致贫重病患者开通依申请救助绿色通道,简化流程、压缩时限,已为101名群众发放救助金157万元,有效阻断因病返贫致贫风险链条。    

  

吴忠市医保局把准关键环节  抓好任务落实

推动巩固拓展医保脱贫攻坚成果走深走实

近年来,吴忠市坚持把巩固拓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作为检验过渡期医保帮扶政策优化调整成效的试金石,注重保基本、防大病、兜底线能力提升,更好满足群众医疗保障需要,助力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动员“前置一环”,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坚持将困难群众“应保尽保”作为守住底线的硬任务,分类施策、精准促保,允许新增认定的困难人员动态参加全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确保全市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实现动态参保全覆盖。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聚焦“部分农村居民医保缴费积极性不高”问题,以医保政策“三送七进”等宣传活动为契机,采取“全方位、广覆盖、高密度、多形式”宣传模式,通过走村入户宣传、拍摄主题宣传短视频等方式,加大政策解读力度,及时回应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做到有声有色讲政策,有图有样讲效果,充分调动群众参保缴费积极性,开展各类宣传活动百余场次,发放宣传折页等宣传品20万余份。二是落实分类资助政策。加强与税务、民政等部门工作协同,建立困难群众身份信息共享机制,打通集中参保期之后动态新增的特殊困难群体参保堵点,全面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对低保对象、脱贫不稳定、边缘易致贫和突发严重困难人口12类特殊困难群体分别给予180元至400元不等的定额或额补助,确保应资尽资三是创新医保经办服务。创新建立药品“补给站”,建立“动态库+应急采”机制,采取村报需求、乡汇总、县采购方式,实现药品集约化调配,推动“家门口取药”,有效解决困难群众县域外用药需求。持续推行医保“跑长代办制”,村医针对老弱病残、罹患重特大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主动上门服务,解决医保经办事项3000余件,赢得群众高度赞誉。

监测“前移一步”,抓好重点人群风险防范。建立监测预警机制,积极主动防范化解防贫致贫风险,确保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一是精准研判返贫致贫风险。率先在全区创新建立“红橙黄”三色预警机制,在常态化每月筛查基本医疗合规保障后个人自费开支较大的农村大病、重症慢病或突发疫情重症患者基础上,对年度医保报销后自付费用超过5000元的人员启动分级预警帮扶机制,符合条件的立即纳入监测并启动“一户一档”精准帮扶,该机制已累计预警10431人。二是精准运用风险化解措施。加强与农业农村、民政等部门的横向协同以及数据共享、对接,及时跟踪掌握后续认定帮扶情况,推动形成“全链条”帮扶机制。三是筑牢三重保障梯次减负保障防线。充分发挥基本医疗保险主体保障功能,将城乡居民普通门诊统筹年度支付最高限额提高至380元。全面落实大病保险补充减负功能,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功能,实行“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2025年,全市困难人员享受基本医疗8652人次7096万元,享受大病保险报销1714.01万元,住院、慢特病救助18.47万人次6832.77万元,实现特殊困难群体待遇保障政策100%落实。

政策“前挺一丈”,精准落实医保帮扶政策。坚持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准,通过强落实、抓提升、重创新,全力保障困难群众医保待遇。一是提升基层医保服务能力。将参保登记等15项医保经办服务事项纳入乡镇(街道)民生服务中心和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办理范围,累计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5万余次,做到医保服务“镇有窗”“村有站”“医院有点”,提高医保服务可及性、便捷性。大力推行异地就医备案“掌上办”,群众就医“刷脸付”,上线智能语音客服,推动实现农村居民参保、待遇享受等服务“无感化”办理。二是推动医保支付政策向困难群体倾斜。加强对困难群众基础性兜底性保障,严格执行大病保险对困难人口的倾斜支付政策,对特困人员(含孤儿)等困难群体,实施起付线降低至3000元、支付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的大病保险倾斜政策,切实减轻困难群众看病就医负担。三是因地制宜创新医保帮扶机制。按照“缺什么、帮什么”的思路,根据困难类别,综合运用商业保险、慈善帮扶等措施,合力减轻就医负担。协调慈善协会开展大病患者专项救助,对参保肾透析患者、白内障手术患者进行救助,切实缓解困难群众就医负担,为社会力量帮扶大病患者提供了有益探索。扎实开展“组团式”帮扶,加快推进红寺堡区人民医院、同心县人民医院新开展项目审核流程,切实提高重点帮扶县医疗服务水平,为群众提供高质量、有效率、能负担的健康保障。

  

青铜峡市医保局“三个三”筑牢乡村振兴“医保屏障”

近年来,青铜峡市医疗保障局紧紧围绕国家及自治区关于医疗保障工作的决策部署,精准发力,多措并举,推动基本医疗保障“应参尽参”、待遇政策“应享尽享”,全面筑牢乡村振兴“医保屏障”。

健全“三项机制”强化责任担当。为进一步落实落细责任,形成上下一盘棋工作格局,青铜峡市医保局与卫健、民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加强协作沟通,健全多部门联动的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确保行业部门政策及时对接,及时足额落实困难群体参保资助、医疗救助等医疗保障政策;同时,围绕阶段重点工作任务,组织安排各科室主任对医保巩固衔接领域重点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立查立改,保障了各项工作有力开展。

抓好“三个关键”推进重点工作。针对重点工作中出现的难点和堵点问题,青铜峡市医保局从关键点入手,一是加强医保政策宣传力度,以医保政策“三送七进”活动为抓手,推动“医保政策进万家”,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医保政策,有效提高了政策知晓率和群众参与度。二是实施常态化动态监测预警,坚持动态将医疗自付费用超过5000的人员按照红橙黄预警管理进行推送,由各镇(街道)进行核查,建立管理台账,落实帮扶措施,从机制上化解返贫致贫风险。三是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围绕上级考核评估,暗访巡查、新闻媒体反馈问题等方面,制定整改方案,组织专门力量进行深入分析研判、梳理责任清单、明确整改落实措施,认真整改清零销号,切实保证工作成效。

执行“三重保障”落实惠民政策。聚焦“促参保”“准预警”和“多重享”,全面落实重点人群医保政策。切实摸清重点人群参保情况,严格按照分类补助政策落实好特殊群体的参保资助工作,做到“精准施策,不漏一人”;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梯次减负作用,充分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普惠性保障功能,加强定点医药机构监管,规范诊疗服务行为,提升履约服务能力,切实保障群众看病就医需求。

  

同心县医保局筑牢三道防线

织密防返贫监测网  力促参保动态清零

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同心县医保局创新构建“三色预警+精准参保+源头引导”工作体系,聚焦因病致贫返贫风险监测与重点人群医疗保障覆盖,实现风险早识别、帮扶早介入、参保全覆盖,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三色预警“分级管”,风险识别精准化。创新建立“红橙黄”三色预警管理机制,对年度医保报销后自付费用超5000元人员实施动态监测,分级管理,形成“预警处置反馈”闭环链条。其中纳入黄色预警对象5000-10000元)由乡镇、村重点关注,尤其对患有恶性肿瘤、白血病等大病以及后续治疗费用较大的参保人员跟进监测,符合条件的人员落实相关救助帮扶措施;纳入橙色预警对象10000-20000元)镇村干部、网格员入户走访研判风险,排查返贫致贫风险点,精准匹配帮扶措施;纳入红色预警对象20000元以上由各乡镇在5个工作日内入户核查,逐户研判风险,对存在风险且符合条件的,立即纳入监测对象,建立“一户一档”实施靶向精准帮扶。预警信息实时推送乡镇(管委会),明确监测、排查帮扶责任及反馈时限,有效防范因病致病返贫风险。

动态参保月月清精准参保无遗漏精准台账管理,对全县11.9万特殊人群信息台账(含多重身份)比对筛查,针对642异常数据(外省缴费、服刑等)及时下发各乡镇(管委会)核查修正,确保特殊人群台账的精准性建立动态月度清零机制联动自治区医保局,协同农业农村局、民政、残联等部门,动态比对筛查新增特殊人群、职工转居民等重点人群按月推送乡镇精准促保,实现“当月核查、当月推送、当月清零”。同时明确次月需动态参保人员名单,全力攻坚缴费台账,2025年56月共推送乡镇需动态参保人员200,已全部在当月月底前动态清零,实现应保尽保。

新生儿参保零时差源头引导入人心为从源头保障新生儿权益,医保局在县人民医院、中医院产科及新生儿科区域设立专属政策宣传栏,同步发放《致新生儿宝爸宝妈的一封信》,确保新生儿家长第一时间获知参保政策、流程及待遇,引导树立“孩子出生即参保”意识,同时结合基层医疗机构新生儿防疫数据比对,定期筛查新生儿未参保数据,推送各乡镇引导家属为新生儿及时参保缴费。“产院宣导+信息速递+乡镇接力”模式进一步改善了医保部门“坐等上门、信息滞后”的被动局面织密新生儿参保“零缝隙”保障网

  

盐池县医保局用心打造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暖心纽带

盐池县医保局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交汇期,始终紧紧围绕“基本医疗有保障”的目标任务,持续精准发力,充分发挥医保职能作用,努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医保力量。

精准监测筑牢防线,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双重监测预警机制,对因病致贫返贫及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一是建立高额医疗费用月筛查制度,每月月初对基本医疗合规保障后个人自费超上年度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倍的农村大病患者信息进行筛选,将信息推送至农业农村局和吴忠市医保局等部门,月底根据各乡镇反馈全面掌握预警监测对象的家庭摸排情况,形成监测闭环;二是建立住院个人支付三色预警制度,将数据初筛后推送乡镇,各乡镇迅速行动,精准摸清黄、橙、红三色预警段的人数底数并纳入重点关注范围。针对 5000元至10000元的黄色预警对象,基层工作人员主动靠前跟进,了解掌握患者治疗进展与家庭实际状况的同时,细致讲解医保报销、救助等政策,把潜在的返贫风险化解在萌芽阶段;对于10000元至20000元的橙色预警对象,各乡镇统筹组织镇村干部、网格员开展入户走访,全面排查返贫致贫风险点,确保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时享受到对应的救助帮扶;当个人支付突破20000元的红色预警线,各乡镇需在收到反馈后一周内,安排专人逐户走访核查,精准判断是否存在返贫致贫风险,对符合条件的风险对象及时纳入监测,建立 “一户一档” 实施靶向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因病致贫返贫的底线。最终,各乡镇将红、橙、黄三色预警对象的帮扶落实情况反馈至医保局,形成 “数据筛查 —分级处置—帮扶反馈” 的完整工作闭环。

待遇保障持续加力,夯实民生基础。巩固强化三重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确保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12类特殊困难人群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针对经核实存在因病导致生活困难的群众,联动民政等部门,快速启动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同步落实低保、监测户等兜底政策,掌握保障对象纳入情况及未纳入原因,确保帮扶无遗漏。

服务质效双向提升,打通便民通道。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服务质效,让医保服务更贴心、更便捷。一方面深入了解并收集群众在就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诉求,建立为民办实事台账,针对问题开展  “回头看”,确保每一个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并以整改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大力推行 “一站式” 结算、“一窗口”受理、跨省直接结算等服务,减少群众办事环节,减轻患者就医垫资压力,节省时间成本。推进医保五级经办体系,打造医保15分钟服务圈、智慧医保便民服务站,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医保业务,切实解决了“办事难、跑路多”的问题,让服务更加高效便民。

政策宣传精准覆盖,确保惠民落地。政策宣传是让医保红利直达民心的重要环节,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政策宣传精准覆盖。一是以“三送七进”活动为抓手,常态化开展线下宣传,利用微信公众号、医保小课堂、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进行线上宣传,让政策信息触达更多群众。二是分类分层开展医保政策培训会,提升医保专干、驻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等基层人员的医保业务知识水平,使其成为政策宣传员,逐户送政策上门,在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实现宣传无死角,让医保政策从“文件”变成群众“明白账”。


上一篇: 宁夏医保信息 2025年第13期(总第131期)

下一篇: 自治区医保局办公室关于2025年二季度政务信息工作情况的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