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银川市医保局全力打造“五星级”经办服务示范样板
银川市医保服务中心“医保云客服”让服务零距离
兴庆区医保服务强势扩圈,圈出医保惠民“福务圈”
大武口区医保局以“四办四提升”为标准,打通医保经办服务“最后一公里”
吴忠市医保局“四抓四有”推进全域创建医保经办“30分钟服务圈”
盐池县医保局“30分钟服务圈”,“圈”住群众幸福感
中卫市医保局“五项措施”全力提升医保经办服务水平
银川市医保局全力打造“五星级”经办服务示范样板
打造“五星级”经办服务示范样板是2023年银川市医保局发挥首府先锋示范引领作用,全力打造的医疗保障示范品牌项目。2023年,银川市医疗保障服务中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扎实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及区、市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关于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保障服务的决策部署,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群众办事的便利度、快捷度、满意度要求为标准,以经办服务大厅优化升级为主线,通过加强经办队伍建设,优化业务办理流程,提升经办服务质效,大力扩展“智慧医保”辐射领域,延伸医保便民服务覆盖范围,全力打造“五星级”经办服务示范样板,助力医保“15分钟服务圈”规划高质量落地见效,切实畅通医保服务“最后一公里”,全面形成业务经办大厅、医保便民延伸服务示范点与“智慧医保矩阵”三位一体的线上线下多渠道医疗保障经办服务体系,对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优化升级,五星级经办服务大厅全面建成
对标国家及区、市医疗保障局关于优化医保领域便民服务意见,充分发挥首府先锋示范引领作用,以“优化医疗保障公共管理服务”为主线,对经办服务大厅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按照“一厅四心四区”,构建集暖心休闲区、舒心等候区、贴心自助区、精心监管区为一体的经办大厅服务格局,通过优化经办服务场所总体布局、升级配套办公设备、完善适老化及无障碍设施、实行全窗口绿色服务、设置“事难办反馈受理专窗”以及引入“第三方”驻点办公等方式,让各区域的功能应用更加充分、合理,全面提升群众办事体验,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精准的医疗保障经办服务。自7月份升级改造经办服务大厅以来,总计接待办事群众超7万人次,受理办结各类医保业务64687件,先后迎接了区内、外30余家单位的领导同事前来观摩交流。
二、强化管理,经办队伍综合能力有效提升
坚持党建示范引领。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抓强抓常理论学习,完善党员干部学习机制,形成整体安排、科室组织、党员自学的三级学习网络,并通过理论学习“述学讲学评学”和“政策小讲堂”等方式,不断促进学习经验分享与交流,切实让党员干部把理论学精、把思想学透、把道理学深。坚持边学边查边改。深入检视查找基本工作中的问题和堵点,建立机制加以解决,全面梳理、完善各项经办服务及管理制度,修订建立《银川市医疗保障服务中心窗口服务规范》《科室及岗位人员职责》等文件25项,确保各项经办工作开展合法、合规、高效。坚持能力素质提升。加强队伍能力建设,围绕医疗保障政策法规、业务技能、政务礼仪等内容,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工作计划并有序推进落实。截至目前,中心总计举办全市“医疗保障综合政务服务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共5期,培训全市基层经办业务骨干220余人次,先后在区、市医疗保障经办系统练兵比武决赛中名列前茅,在银川市政务服务系统政务服务礼仪大赛中夺得冠军。经办服务大厅在市民大厅所有进驻单位(窗口)五星级模范服务大厅星级评定中,连续五个月被评定为五星级(2023年5-9月),连续荣获全市审批服务系统政务服务改革创新示范单位及五星级示范大厅称号等荣誉。
三、持续发力,群众满意度获得感不断攀升
坚持“办实事、解民忧、暖民心”,以初心使命作为干事创业的力量源泉,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严把服务质量,创一流品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建制度、定要求,学规章、提能力,畅渠道、找问题,抓督导、强落实,多措并举,全面做好“好差评”满意度测评工作。同时,建立“好差评”数据生成、归集、分析、反馈机制,按月对“好差评”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及时归纳发现的政务服务堵点、难点,动态优化服务流程,推进服务供给精准化,促进经办服务更优化、更到位,实现参保单位和办事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持续提升。2023年1-10月群众“好差评”满意度测评持续保持在99.76%以上,其中6个月达100%。狠抓服务效能,办民生实事。立足基层实际,推动综合受理模式,全面落实政务服务“综合窗口”改革要求。按照“一窗受理、后台联办、窗口出件、一次办结”的医保经办集成服务模式,通过经办人员轮训、健全制度保障、窗口优化设置等措施,全力推进参保管理、信息查询、转移接续等6大类22个具体经办服务事项从“多窗专办”到“一窗通办”,形成“一窗受理、后台联办、窗口出件、一次办结”的医保经办集成式服务新格局。以医保服务窗口示范点创建为抓手,进一步优化医保服务窗口统一场景设置,实行全窗口绿色通道,按统一标准配备饮水机、爱心伞、老花镜、药品箱等便民设施,并针对优秀企业家、老年人及其他适格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为适格对象提供陪同帮办、引导协办等贴身服务,并开设“事难办受理专窗”,现场处理群众反馈的问题和建议,推进医保经办决策科学化、政务改革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推动业务提速,保民生发展。进一步梳理医保经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按照“四最”“六统一”要求全面实施流程再造,实现经办服务事项承诺办结时限比法定办结时限整体压缩10%以上。全力推进“跨省通办”及“一件事一次办”事项范围,大力压缩材料、压减环节、压减时限,实现“跨省通办”事项数量从2022年末的8项扩展至目前的20项,有效推动政务服务作风“大转变”、营商环境“大优化”,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更好地为地方发展助力赋能。2023年1-10月,中心总计办理各类医保业务42.44万件,其中:“一件事一次办”业务34281件、“跨省通办”业务33294件,收到群众赠送的锦旗5面,收到各类群众表扬33件,用实干实绩把群众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交出了让群众满意的“高分答卷”。
四、服务为民,医保便民服务范围持续扩大
持续聚焦医疗保障经办服务和改善民生问题,打通政务服务脉络,延伸服务“触角”,大力推进医疗保障经办服务向基层延伸。五级经办共发力,服务便民一条心。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关于医疗保障经办服务体系建设总体规划,结合区、市医保“15分钟服务圈”建设具体要求,通过系统赋权、就近办理,协调联动、帮办代办,驻点经办、集中服务,远程指导、在线协助等方式,在兴庆区月牙湖乡试点建设医保便民延伸服务示范点项目,大力推动医保服务“就近办”推动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备案等15个事项乡镇(街道)可办,医保电子凭证申领等9个事项村(社区)帮办代办,全面推进医疗保障经办服务一体化建设。网红夜市扬党旗,政务服务摆“地摊”。充分发挥党建联盟功能,与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等市民大厅驻厅单位共商共建“市民大厅怀远小厅”,使医疗保障经办工作更加“接地气”,切实推进“地摊式”政务服务。自5月“营业”以来,总计安排工作人员“出摊”50余次,现场处理群众诉求近200件,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受到办事群众广泛好评。高频事项沉下去,群众办事更方便。强化县市区经办机构的协调联动机制,实现零售药店申请定点协议管理等3个事项与三区医保经办中心联办、通办,推动基层经办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此外,中心还在积极与宁夏银行探索医银合作方式,计划将医保服务延伸到银行营业网点,全力提升医疗保障经办服务触及力,努力促进参保单位和办事群众经办服务便利度再提升、再优化。
五、开拓创新,推动医保数字化建设取得新实效
依托国家及自治区医疗保障信息化建设成果,深入落实医保数据“两结合三赋能”,通过做好“智慧医保”三件大事,促进医保经办服务精准高效。加快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针对走访调研发现的群众对一些政策了解不全面、咨询电话占线率高等问题,及时制定方案,构建银川“医保智慧云客服”,计划在2024年,通过“AI+医保数据专区”提供的智算服务及统一的热线号码和20路语音线路,为全市参保群众提供7X24医保热线服务,切实解决便民热线占线问题。加大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力度。加快推进大数据在医保基金监管中的应用,依托自治区医保信息平台建立的“反欺诈数据监测专区”,高效开展大数据监测分析工作,构建全方位、一体化的反欺诈大数据模型,充分识别和评估违规行为,推进医保基金监管能力整体跃升。加速推进医保便民设施普及。构建“智能自助服务平台”,通过对自助服务设备搭载7大模块17个医保服务事项,并配备在医保经办大厅和银行、社区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实现医保服务事项全覆盖,促进参保人员及单位可以自助完成各类医保事项的查询、办理及单据打印,有效解决群众办事排队等待难题。
银川市医疗保障服务中心“五星级”经办服务示范样板的创建,有效推动了全市医疗保障经办政务服务提质增效。下一步,中心将继续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市医疗保障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强化党建引领,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持续提升队伍凝聚力,以学促干,以学促改,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实干担当促进发展,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切实推进医保经办事业高质量发展。
银川市医保服务中心“医保云客服”让服务零距离
近年来,随着医疗保障政策的不断更新、出台,保障范围的逐步扩大,参保人员、企业咨询医疗保险政策的需求也不断增多,拨打医疗保障咨询电话咨询业务络绎不绝。银川市医疗保障服务中心现有的咨询电话解答模式缺乏智能化的知识管理和查询方式,难以提供高效和准确的服务,虽已对外公布咨询电话10部,但依然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导致参保群众、企业电话拨打不畅,占线、打不进的状况越来越严重,群众电话咨询体验感差,引起参保群众、企业的不满和投诉。为了贯彻“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创建多渠道业务政策解答、办理模式,银川市医疗保障服务中心利用云计算和智能语音技术,建设了“智能云语音服务系统”即“医保云客服”。
“医保云客服”依托自治区医保数据专区数据支撑,通过数据共享平台与医保数据库交互,以 AI机器人+知识库+医保智算相结合的设计架构,由20路智能机器人为群众提供7X24小时不间断服务,仅需群众通过简单的电话媒介即可得到政策咨询、医保信息查询及部分即办业务办理的服务,彻底解决了医保经办热线过热,占线率高,群众体验差投诉多等经办顽疾;“医保云客服”通过自动化语音识别和智能导航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群众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解答和服务,相比传统的人工客服,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大量的来电咨询问题,节省了办事群众的等待时间,提高了咨询电话的接通率,同时根据办事群众的问题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解答和服务,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合成技术,以友好、亲切的方式与群众进行交流,提供准确、清晰的信息,满足群众需求,提升群众满意度。采用自动化的方式进行服务,减少了人工客服的人力投入和培训成本,同时能够7X24小时不间断地提供服务,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工作量,同时解决占线问题。
下一步,中心将继续以自治区、银川市医保局“两结合三赋能”工作实施方案为契机,运用人工智能、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更加全面地挖掘医保数据信息,增强医保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通过医保数据专区为各类医保业务赋能,从群众需求角度出发,实现医保服务精准供给,为群众提供高质量、便捷、多样化、多层次的医保服务。
兴庆区医保服务强势扩圈,圈出医保惠民“福务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医疗保障局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聚焦群众在医疗保障领域政策不熟、办事不便等“急难愁盼”问题,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实现物理扩圈和情感缩距,圈出医保惠民“福务圈”。
打造从1到N 的业务“覆盖圈”。以兴庆区医保服务中心为基点,辐射到乡镇(街道)、村 (社区),逐步打造“区—乡(街)—村(社)”三级便捷高效的医保经办公共服务体系。科学选址,走访调研16个乡镇(街道),综合考量地理位置、人口需求、经办力量等基础条件,优先选择人口密集、位置偏远的新华商圈和月牙湖乡设置便民服务示范点,将医保窗口搬到群众家门口去,方便群众“就近办”“马上办”。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将参保登记、信息查询、资格认定、异地就医备案、零星(手工)报销、医疗救助申报等12项高频医保业务下沉,真正做到医保高频事项办理不出社区(村)、不出街道(镇)。
打造从有到优的队伍“能力圈”。聚焦医保干部“铸魂提能”和“提质增效”两大行动,开展“三比三促”能力提升系列活动,采取“线上+线下”双结合形式,举办经办业务培训班、医保业务竞赛和线上医保知识竞答,以赛促练,推动医保干部职工成为懂政策、会经办的“行家里手”,在全市“比武竞技”知识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坚持“走出去”学先进、“带回来”促提升,组织乡镇(街道)、相关部门31名干部到厦门学习当地医保基金监管、经办服务先进经验,回来第一时间以“学习驿站”为依托,晒“先进”、“传”经验、“谈”心得,共同谋划工作新举措。同时将骨干力量和业务新手以“传帮带”的纽扣连结在一起,科学结对8组,通过工作示范、实践指导、谈心谈话等方式传道授业,不断提升医保队伍能力素质,加强医保经办服务水平。
打造从散到合的便民“共治圈”。以融字当头,始终贯彻共享共治共赢的理念,将医保工作融入微网格社区治理中,在医保便民服务示范点设立“微讲堂”,邀请乡镇(街道)医保专干、居民、微网格员等在“微讲堂”中,听政策、说疑问、提意见、促交流,完成从“要他知道”到“我要知道”再到“我要参与”的巨大转变,打造融入民情民意新医保服务体系。以“微讲堂”为载体,举办“医保互动零距离”、“体验式医保服务”等政府开放日2次,聚焦群众最关心的医疗机构等级、报销比例、门诊慢特病分类等问题,进行案例讲解;利用一体查询机,工作人员现场操作演示、手把手教学;选派掌握程度好的群众,化身为“讲解员”,以点带面,推动人人成为“医保宣传员”。
打造从服到福的惠民“福务圈”。聚焦罹患大病的残疾人、困难群众等,准备200余份爱心大礼包进行走访慰问,将医保政策和党的爱心关怀打包快送。认真梳理群众在医保政策方面的盲点与疑点,精心制作政策明白卡20万份,以问答、实例讲解的方式,将医保政策用“大白话”、“家常话”讲给大家听,力求看得明白,记得牢靠。不断创新“窗口经办+帮办代办+线上网办”服务机制,积极推行“五心”“四最”“四制”服务标准,将提升服务的关注点落在细微之处,着重从关注群众感受、增强办事体验感入手,进行岗前培训和谈话提醒,力求做到“心贴心”,让服务“零距离”。
大武口区医保局以“四办四提升”为标准,打通医保经办服务“最后一公里”
为扎实贯彻落实医疗保障系统各项决策部署,全面提升医保经办管理服务效能,大武口区医疗保障局创新实施以“四办四提升”行动,着力推动医保经办服务提档升级,打通医保经办服务“最后一公里”。
一、下沉服务“就近办”,医保服务“可及度”全面提升
一是强化业务指导,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组建专业人员,到各镇(街道)、社区开展业务指导,就窗口服务规范、移交材料流程、报销流程、居民参保宣传、门诊慢特病政策宣传及电子医保凭证激活与应用等方面进行专项培训,全力将医保基层经办服务做实、做细,切实让群众享受到“家门口”的医保服务。截至目前,共结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13.26万人次,总医疗费用金额395.10万元,统筹基金报销258.36万元,有效减轻了城乡居民的门诊医疗费用负担。二是以医疗机构为“线”。依托辖区内18家定点医疗机构和12家村卫生室形成的医疗服务网络为群众提供不同层次的医保服务。同时还增设“医保咨询窗口”“转诊转院窗口”等,不断优化医保就医、结算流程,实现住院患者“一窗通办”的一站式服务、一站式结算,不断提升便民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审核办理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报销98人次,统筹基金报销13.67万元,医疗救助报销0.92万元。通过区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及医院“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救助17697人次,救助金额657.95万元。大幅度减轻了患者负担,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流程再造“提速办”,医保服务“便利度”全面提升
一是完善“指尖服务”,提高线上办事便捷性。依托自治区医疗保障公共服务平台、“我的宁夏”等多种服务平台,满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停保、信息查询等个人基础业务。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和各类媒体传达相关政策措施,回应群众关切,解答群众疑惑。二是推行“码上支付”,打通医保全流程便民服务。聚焦群众看病、出差、探亲、购药等不带社保卡问题,加大医保电子凭证激活力度,开展医保电子凭证宣传“三进活动”,积极引导社会群众开通医保电子凭证,集中力量帮助解决老人、小孩医保电子凭证激活困难的问题。利用医保业务办理、医院就医、药店购药等契机,开展医保电子凭证激活前置业务。
三、创新制度“高效办”,医保服务“满意度”全面提升
一是严格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和首问负责制。注重排查化解群众反馈问题,开展医保窗口零推诿、零距离、零差错、零投诉“四零”服务标准,全力打造提供优质服务的医保服务窗口,为参保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保障服务。二是实施高频医保服务事项委托基层办理。积极发挥乡镇(街道)作为服务城乡居民的区域中心作用,目前已有医保业务可在乡镇、社区直接办理,其它医保业务乡镇、社区均可直接代收资料,有效解决了群众在咨询、诉访中反映的难点堵点问题,进一步改善了参保群众的医保服务感受。
四、严格管理“精准办”,医保服务“规范度”全面提升
一是强化自身建设。组织开展“业务练兵大讲堂”活动,“业务练兵大讲堂”每周开展四次,围绕医疗保障领域重点工作任务,聚焦医疗保障服务“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从医疗保障便民服务、参保群众满意度、行风建设工作机制健全完善、重点工作推进等方面,切实转变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医疗保障服务水平,打造群众满意的医疗保障服务体系,真正做到医保政策“一口清”“问不倒”。二是强化制度建设。关口前移,提升智能审核水平,加强费用审核,制定事前、事中、事后审核办法,落实科室负责人、财务、分管主任负责制度,对定点医药机构申报费用实施初审、复审,实现审核全覆盖,确保资金支出规范。
吴忠市医保局“四抓四有”推进全域创建医保经办“30分钟服务圈”
今年以来,吴忠市医保局以推进医保公共服务治理创新、构建全市统一的医保经办管理服务体系为目标,聚力聚焦群众看病就医“关键小事”,积极推进医保经办“30分钟服务圈”全域创建工作,打通医保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医保服务有广度、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
谋篇布局抓布点,让医保服务有广度。依托市、县级医保经办机构、10家县级公立医院、47个乡镇(街道)民生服务中心、49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89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构筑起“城乡一体、横向到边、纵向贯通”的市、县、乡、村四级医保服务网络。县级以上医保经办机构办理城乡居民参保登记、门诊费用报销、生育津贴支付等10大类35项医保政务服务事项。乡镇(街道)民生服务中心承接城乡居民参保登记、城乡居民信息查询、异地转诊人员备案等下沉服务事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接“两病”(高血压、糖尿病)待遇认定、医疗费用报销、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等下沉服务事项。基本实现参保群众以居住地为原点,步行30分钟所及范围内,可实现参保群众医保服务事项“就近办”“家门口办”。
完善设施抓规范,让医保服务有深度。按照优化服务场所、配齐服务设施、悬挂受理标识、畅通服务网络的“四规范”建设标准,全力打造承接办公场所,实现“硬指标”全面升级。明确承接机构服务事项的岗位设置、业务流程、完成时限等,做到“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责有限定之期”,确保医保承接事项顺畅、高效、保质完成。制作并公开发布医保经办“30分钟服务圈”承接服务机构名单、电话及地址等关键信息,方便有需求的参保患者就近享受医保服务。集中采购基于OCR医疗费用清单识别系统,通过线上高效的单据识别处理和处方目录自动对照,运用信息化手段完成经办业务,实现“信息多跑路、人员少跑腿”。
强化指导抓培训,让医保服务有力度。医保工作点多、面广、政策性强、群众关注度高。市、县(区)经办机构安排业务骨干对所有乡镇(街道)民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村(社区)等承接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指导,保证服务事项交得稳、接得住、办得好。培训内容涵盖城乡居民参保登记、异地就医备案、门诊慢特病认定等12项医保服务事项的范围、服务标准、服务流程等,培训以模拟办件的形式对事项登记、受理、审批等具体流程进行实操演示,保证承接人员熟悉医保政策,懂得业务知识,熟练系统操作,掌握服务群众“真本领”。截至目前,全市组织开展专项业务培训130多场次,实现了对乡、村两级承接机构工作人员医疗保障知识及业务系统操作培训的全覆盖。
优化机制抓服务,让医保服务有温度。建立“跑长”上门服务机制,“跑长”由村医兼任,统一配置蓝头盔、蓝马甲。充分发挥他们直接面对群众、了解民情民意的优势,一是将医保宣传延伸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为群众解疑答惑,帮助解决医保待遇享受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将代办服务阵地延伸到群众家中,主动上门为参保群众代办业务,代取资料,实现“就医报销不出村,办理救助不出门”的目标,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截至目前,全市医保经办“30分钟服务圈”承接机构共受理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和变更登记7271人次,医保参保信息查询36575人次,“两病”待遇认定4547人,医保报销1426人次、医保基金支付2165.66万元。
盐池县医保局“30分钟服务圈”,“圈”住群众幸福感
盐池县医保局紧紧围绕“提升医保服务质量、提高参保群众满意度”,大力推进医保经办业务下沉,探索医保经办事项下沉至乡、村级民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打通医保经办“最后一公里”,逐步实现“基层可办的事情基层办”,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一是高度重视,科学调研明决策。盐池县医疗保障局把开展“30分钟服务圈”医保业务经办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途径,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工作方案,通过召开乡镇、部门座谈会,进村入户走访以及到兄弟市县学习经验做法,了解群众最烦心的医保办理事项和高频服务事项,及时获取群众最期盼、最需解决的问题,对收集的问题进行梳理,形成基层代办服务事项清单。准确摸清跨省异地就医备案、医疗救助申报、零星医药费报销等“高频事项”办理和服务的短板弱项。在全面实行“一窗办”和“一码办”的同时,重点关注特殊人群,从着力解决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慢特病患者办事难问题着手,设立医保服务事项“就近办”经办服务点,打造医保经办业务“30分钟服务圈”,将医保经办窗口功能前移至乡镇民生服务大厅、基层定点医疗机构,为群众提供代办参保缴费、电子凭证申领、异地就医备案、医疗救助申请、医疗费用报销、高血压、糖尿病(简称“两病”)门诊慢特病待遇申请等医保经办服务事项,实现群众不出乡(村)便可办理医保事,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二是精心组织,强化培训提服务。由局领导班子带队,组织业务骨干,对全县8个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及乡镇民生服务大厅医保干事进行医保经办业务下沉集中培训,进一步梳理和简化代办材料,优化代办流程,对代办工作人员业务经办、服务态度、系统使用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通过建立微信工作群,常态化开展线上医保业务培训,从业务知识、服务规范、廉洁自律等方面进行授课,分批次安排乡镇经办人员到医保中心综合窗口跟班学习,做好医保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政策咨询、解疑答惑、办理事项统计等工作,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经办服务水平和从业素养,确保服务事项“接得住、管得好”。
三是强化宣传,多措并举抓落实。结合医保基金安全宣传月活动、异地就医集中宣传月等活动,通过医保微信公众号、两定机构微信工作群开展“线上+线下”并行宣传。在乡镇民生服务大厅设立医保经办业务代办点,公开办理事项清单、办理流程和咨询热线,将医保政策宣传触角延伸到基层一线,及时让广大群众了解医保服务事项及待遇享受、参保缴费等相关政策,使干部通过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能在第一时间了解群众的服务需求,从而精准施策及时调整,提高医保工作效率和群众满意度。同时,在两定机构设立医保服务联络点,下放“两病”门诊慢特病待遇申请办理权限,引导群众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主动在代办点上看,增进了参保群众对医疗机构及医保经办机构的信任感,有效地促进了分级诊疗。
中卫市医保局“五项措施”全力提升医保经办服务水平
中卫市医保局坚持以提升经办服务水平为目标,以“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医保局推出16项医保服务便民措施,进一步优化流程、压缩时限、精简材料、不断提高办事效率,提升医保经办服务水平,方便群众就医,营造良好医疗保障服务环境。
一是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严格落实自治区下放的便民服务事项,按照就近、高效、便民、廉洁原则,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登记、信息变更、关系转移、医保缴费、政策宣传等经办业务下沉乡镇民生服务中心。同时,为方便“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就医,将此两种慢特病的认定、办理审批权限下放至各乡镇卫生院。
二是推行审批服务新模式。按照最简、最优的标准,重塑业务流程,积极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审批服务新模式,实现“一次告知、一次答复、一次办好”。群众在经办服务大厅同一个窗口即可办结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登记、单位征收核定、医疗退休手续、死亡人员注销、参保信息变更等18项业务,实现群众“跑少路,办多事”。将“高血压、糖尿病”门诊慢特病资格认定权限下沉各乡镇卫生院,极大方便群众就医购药。
三是精简手续、压缩时限。按照提交材料最少、表格最简、环节最优、时间最短的标准,针对部分办理事项大力精简材料,如零星报销取消身份证复印件、职工生育待遇申领取消结婚证,跨省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取消转出地出具《参保凭证》和转入地出具《联系函》两个办理环节地等;同时将部分办理事项的办结时限尽可能比规定办结时限压缩30%以上,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
四是稳步推进“一站式”结算。严格落实自治区区级统筹职工、居民医保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城乡居民参保群众就医后,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实行“一站式”结算;城镇职工就医后,基本医保、大额医疗补助、公务员医疗补助实行“一站式”结算。尤其是困难城乡居民就医后的“三重保障”制度,进一步解决了困难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
五是异地就医更加方便快捷。优化异地就医备案流程,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将“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纳入跨省异地直接结算,极大方便了患者跨省异地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