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医保信息 2025年第2期(总第120期)

发布时间: 2025-02-18      来源: 自治区医疗保障局      字体【,,


目 录

兴庆区医保局“三聚焦”推动新生儿医保“落地即保”

金凤区医保局守好“四条防线”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待遇落实

贺兰县医保局提升医疗保障能力 增进群众医保获得感

吴忠市医保局“三举措”全力保障参保人员医保待遇

中卫市医保局打好“加减乘除”组合拳 答好医疗服务“调价卷”


兴庆区医保局“三聚焦”推动新生儿医保“落地即保”

为切实解决新生儿出生事项多处跑、多次跑等问题,兴庆区医保局持续深化医疗保障领域“一件事一次办”、“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改革举措,针对居民群众的政策盲点、流程难点和待遇堵点,聚焦规范化建设、数字化赋能、扁平化服务三个模块,联合宁医大总院、国龙医院探索推出宁夏首家新生儿医保“落地办”试点,让更多群众感受到“落地即保”、“全省通办”的便利。

聚焦规范化建设,推动“15分钟医保服务圈”扩围增效。将医疗保障服务延伸至医疗机构一线,联合宁医大总院、国龙医院规范化打造有阵地、有人员、有设备、有服务的“四有”医保服务点。统一制作医保政策宣传折页、新生儿参保缴费及生育津贴申领等业务流程导引台签、宁夏各县区经办服务“连心卡”、致新生儿家长的一封信等,“见缝插针”做好宣传。设置医保经办宣讲员、医疗机构引导员“双岗”服务模式,按需提供政策解读、操作引导等服务。强化部门联动,建立医保与医疗机构、公安、卫健、民政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定期梳理比对未参保人员信息台账,主动联系宣传动员,力争做到新生儿参保“一个都不能少”。

聚焦数字化赋能,打通线上线下联办“壁垒”。持续在流程“瘦身”、服务“加码”上下功夫,强化“大数据+医保”场景运用。依托医保智能终端机,整合开发出生证明办理、参保登记、参保缴费、生育保险申报、家庭共济、信息查询、跨省备案等7项业务模块,推出政策咨询、即参即保、现场代办“三项服务”。在智能终端机上专门开设政策宣传模块,公示医保参保征缴通知及大病保险、医疗救助、门诊共济、基金监管有奖举报等正在使用的公开性政策文件,便于患者、医护查询了解。将流程精简、服务高效的“医保便民服务包”送到群众需要的“第一线”,实现政策查询“一点便知”、就医备案“刷脸即进”、参保缴费“现参现享”,切实形成“现场办、线上办、就近办、上门办、帮代办”的全方位医保服务格局。

聚焦扁平化服务,打通服务办事群众“最后一米”。建立“一案两单”工作机制,将驻院医保服务点在内的银行、药店、乡镇(街道)医保便民服务点等作为需求征集的“哨点”,收集新生儿参保缴费流程不熟悉、异地备案注意事项等常见问题并对症下药,制定“需求清单”和“任务清单”,通过制作一批彩页、培养一批宣传员、推出一批微宣讲“三个一批”,对账销号。模块式推出新生儿参保缴费流程、异地就医备案、门诊慢特病待遇等政策宣传宣讲,并建立政策宣传及待遇享受“回访问效”机制,不定期摸排政策宣传短板、待遇享受漏点等,及时查漏补缺,举一反三,“以监问效”、“以监促效”,切实提升居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


金凤区医保局守好“四条防线”

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待遇落实

金凤区医保局持续落实各项医保惠民政策,聚焦城乡困难群体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资助、待遇享受和预警监测,切实守好“四条防线”,有效防止困难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把好全民参保的“主线”,巩固参保扩面成果。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畅通黄河农村商业银行网点、我的宁夏APP、支付宝等多种缴费渠道,参保居民“足不出户”便可完成参保缴费。与民政、乡村振兴等部门建立相关信息数据定期共享机制,对未参保的困难群众,联合各镇(街道)逐户、逐人进行动员,并实时动态纳入保障范围。2024年,金凤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人数为205524人,缴费率为100.5%。

守好医疗救助“底线”,发挥兜底保障作用。依托乡村振兴、民政、退役军人事务等部门数据共享协同机制,精准识别救助对象,及时在医保信息系统中核查比对困难群众参保情况并进行身份标识维护,确保困难群体按身份享受医疗救助待遇。做好医疗救助对困难群体参加居民医保个人缴费部分分类资助工作,全额资助特困人员,定额资助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2024年,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0181人,资助金额共计269.58万元;困难群众住院“一站式”救助1383人次,医疗救助金额为525.61万元;门诊“一站式”救助8652人次,医疗救助金额为230.82万元。

划好预警监测的“红线”,防范返贫致贫风险。健全完善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监测预警机制,依托宁夏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常态化做好因病返贫、因病致贫风险监测。重点筛查因病、因残等高额住院治疗,每月及时将达到因病返贫风险人员推送至乡村振兴和民政部门,为相关部门及时发现识别因病返贫致贫风险的人员、落实精准帮扶措施提供数据支撑,确保防返贫监测不漏一户一人。2024年累计监测并推送预警监测人员126人。

筑牢医疗保障的“防线”,加强医保政策宣传。积极组织动员村(社区)医保专干,下沉乡镇全力排查困难群众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待遇享受情况。入户宣讲政策、发放医保政策便民包、政策问答等资料,深入普及医疗救助和两病慢特病政策,明确办理流程和资格认定、可享受的慢性病种等常识,促进医疗保障各项政策落地见效。积极探索创新“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新机制,确保辖区两镇卫生院规范办理“两病”门诊慢特病资格,为辖区“两病”群众提供可及、连续、有效的门诊用药保障服务,减轻困难群众看病就医的负担。


贺兰县医保局提升医疗保障能力

增进群众医保获得感

贺兰县医保局始终聚焦民生需求,紧盯群众所需所盼,全面落实医疗保障各项政策举措,充分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综合保障功能,不断提高便民服务水平,着力增进群众医保获得感。

加强政策宣传,提升参保意识。线上通过贺兰县融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等发布医保政策解读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料,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群众介绍医保的参保范围、缴费标准、报销流程、待遇享受等关键信息。线下开展医保政策进社区、学校、企业、医疗机构等活动,通过张贴海报、发放宣传手册、举办医保政策讲座和咨询活动,安排专业人员面对面为群众答疑解惑、了解医保政策的利好,切实提高医保政策的知晓度和影响力。

加强部门协同,推进“一站式”结算。与民政、卫健、乡村振兴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及时共享困难群众名单、医保报销等信息,协同开展参保动员、资助等工作,共同做好因病致贫返贫风险监测和帮扶。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一站式”即时结算,让患者在出院时只需支付个人自付部分,无需在多个部门间跑腿报销。

加强基层经办机构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将部分医保经办服务事项下沉至乡镇(街道)、村(社区),方便群众办理参保登记、报销等业务,同时借助基层网格化管理优势,提供帮办代办服务。除下沉到乡镇(街道)15项医保经办服务事项和村(社区)9项医保经办服务事项外,还将手工零星报销受理和清单上传下沉至3家公立医疗机构和8家乡镇卫生院,门诊慢特病待遇认定下沉到贺兰县人民医院,“两病”门诊慢特病待遇认定下沉到各乡镇卫生院及一、二级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县、乡(镇)全覆盖。

加强动态监测,防范因病致贫返贫。每季度筛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保障后个人自付开支较大的患者信息,反馈推送到民政局、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街道)等进行风险预警,及时发现因病致贫返贫风险。


吴忠市医保局“三举措”全力保障参保人员医保待遇

吴忠市医保局积极行动,通过实施一系列有力举措,全面提升参保人员医保待遇,确保全市参保人员在医疗待遇保障方面享受到更多实惠和便利。

强化政策宣传,提升群众知晓率。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聚焦解难纾困,通过开展“周二医保点对点”和“六进”等政策宣讲活动,组织骨干人员前往市区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机关等现场为参保人员“手把手”“面对面”宣传和讲解医保政策。此外,还设立了医保政策公开服务专区,通过在金积工业园区打造的全区首家医保助企服务站、在吴忠市人民医院打造的医保宣传服务阵地等,进一步拓宽服务渠道,延伸服务触角,打通为参保人员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同时,还建立政策解读宣传机制,通过手机短信、吴忠市医疗保障局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的形式,对医保政策进行解读推送,确保参保群众及时获取医保政策信息,切实提高了参保人员对医保政策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落实医保政策,提高保障水平。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和自治区医疗保障政策,在2023年城乡居民门诊慢特病33个病种的基础上,升级扩大门诊慢特病保障力度,将银屑病、特发性肺纤维化、慢性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新增5种病种调入居民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确保大病患者高额医疗费用得到精准保障;同时,为了进一步减轻不孕不育家庭的经济负担,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将包含“取卵术”在内的10个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和3个加收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大幅降低不孕不育患者治疗成本,进一步减轻参保人员生育医疗费用负担;还通过安排相关工作人员解读新版药品目录政策,深入各县(市、区)医保局和定点医疗机构,指导各级医保部门及医疗机构根据新的政策进行药品目录的调整,保障临床诊疗需要和参保患者合理用药权益,助力新版药品目录的落地见效,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医疗保障水平。

优化医保服务,提升经办效率。注重提升医保经办管理服务水平和效率,不断优化服务流程。通过提高门诊就医经办效率,提高患者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对“双通道”购药渠道方面,参保患者在医院买不到的药品,可通过处方流转的方式在市区协议零售药店实现按流程购药并即时结算,执行国家谈判药品的支付政策,全面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极大程度解决患者“购药难”的问题;同时,针对门诊慢特病患者在巩固提升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5种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的基础上,有序扩大跨省直接结算门诊慢特病病种覆盖范围,在2024年底前,实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冠心病、病毒性肝炎、强直性脊柱炎等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解决异地就医人员垫资的问题。

吴忠市医疗保障局通过加强宣传引导、落实医保政策、优化医保服务等“三举措”,全力保障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待遇落实到位,进一步提升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障水平,促进医保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中卫市医保局打好“加减乘除”组合拳

答好医疗服务“调价卷”

中卫市医保局以实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为契机,打好“加减乘除”组合拳,答好医疗服务“调价卷”,实现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惠民利医。

在组织部署上做“加法”,下好全市“一盘棋”。建立市领导主抓、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成立工作专班推动调价工作顺利推进。市委、市政府专门听取相关情况汇报,局党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分析医疗服务价格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精准把脉施策,制定年度工作方案,明确调价的时间表、路线图。

在消除存量上做“减法”,一把尺子量到底。结合“调什么、怎么调”,做好“腾笼换鸟”文章。精准摸底调研,对全市3家三级医院、9家二级医院进行实地调研,建立公立医疗机构年度常态化运行情况报送机制。严格量化评估,调整综合评估指标5大类16个子项开展年度量化评估,完成年度评估报告。强化责任治理,将价格政策执行纳入考核管理,协调卫健、财政、市场监管等部门同研判、同监督、同治理。

在提质增效上做“乘法”,凝聚合力促落实。在工作举措上,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方式,一方面积极向自治区医保局请示汇报、寻求指导;另一方面,与医疗机构协同做好落地见效。在程序执行上,广泛征求意见,形成政策支撑合力。目前,累计调整医疗服务价格4次,调整项目共158项(其中,调高87项,调低71项),重点解决反映最为强烈的手术型、诊查、护理类等项目。

在价格规范上做“除法”,上下联动惠民生。在做好价格动态调整的同时,同步推进价格治理。做好“必答题”,按照自治区要求,先后分4批次对15个检查检验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规范治理。做好“选择题”,对市域内54家公立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服务价格治理工作,准确掌握价格执行情况,促进医疗服务水平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 宁夏医保信息 2025年第5期(总第123期)

下一篇: 宁夏医保信息 2024年第3期(总第113期)